人物:核爆受害者第二代在美挑戰打破“核爆神話”
JP-Home.com
【共同社7月27日電】在美國的大學裡,有一名核爆受害者第二代持續約20年講述原子彈帶來的悲劇,她就是出生在廣島、就職於德保羅大學(芝加哥市)的教授宮本Yuki(54歲)。她帶著“為什麼投擲原子彈在美國被正當化”的疑問赴美,攻讀了倫理學。儘管感受到許多人相信原子彈提前結束了二戰從而拯救很多美國人生命的“神話”、對核問題的關注度依然較低,但也有學生理解了其中的非人道性並呼籲反核。
“我不是在教什麼是正確的。”宮本在第一堂課上對學生如是說,因為她希望學生能自己體會到應當廢除核武器。
宮本的母親遭遇了原子彈爆炸。年幼時起,宮本感受到抗議核試驗等核爆受害者的呼聲未在美國產生反響,於27歲那年赴美。宮本在2003年起擔任的課程中介紹核爆的受害情況,討論把投擲正當化的背景等。2005年起,她幾乎每兩年都會實施赴廣島和長崎的研修旅行。
宮本稱在課堂上“大家基本上都是從並不關心開始的”。美國實際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然而據稱許多人在被問及次數時回答是個位數,甚至有學生反對批評美國的內容。
據宮本分析,核武器與核能在美國被媒體表述為“力量的象徵”且“可控”,民眾的印象由此固化。還有吸收放射性物質後獲得力量的“超級英雄”大顯身手的漫畫等,對人體的影響被描述得背離實際。
她還指出,作為對參軍的補償,美國提供補貼大學學費等“福利”。她認為對軍隊的批評“已成為禁忌”。
把投擲原子彈正當化的背後存在上述“根深蒂固”的原因,宮本認為這妨礙了對核的負面作用的理解。她的授課意在消除無意識中產生的心理隔閡。
JADE・RYERSON(23歲)回憶課程說:“在原子彈爆炸中背部嚴重燒傷的受害者照片震撼了我。”RYERSON理解了核爆地的慘狀,呼籲廢核稱“學會了批判性地思考過去,核是不道德的”,稱自己對當年投下原子彈的事了解不多,被告知是為結束戰爭,但現在知道這無非是一種“神話”。
SAIRA・CHAMBERS(39歲)2016年在芝加哥辦核爆展,自己成為講述受害情況的一方。贊同《禁止核武器條約》,稱“基於威懾力的核世界過於黑暗”。
為讓對無核武世界的共鳴在美國進一步普及,需要做些什麼呢?核爆嚴重破壞自然環境,女性易受到輻射影響。宮本表示,將繼續宣傳核是環境問題等,“與美國人重視的價值觀息息相關”。(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2/07/65109bc71b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