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日本執政黨對華溝通渠道匱乏 難尋緩和緊張突破口
JP-Home.com
【共同社11月26日電】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圍繞「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引發日中關係持續惡化之際,日本執政黨對華溝通渠道匱乏尤為凸顯。長期致力於兩國議員間交流的自民黨重量級人物已從政權核心退出,曾為日中邦交正常化奠定基礎的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也帶來影響。通過議員外交尋求緩和緊張關係的突破口變得艱難。
▽妥協點
「必須通過政黨間交流等各種對話增進相互理解。」自民黨幹事長鈴木俊一25日在記者會上承認議員外交的必要性,同時介紹稱「沒有具體計畫」。
自公兩黨執政時期,作為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黨間對話平台發揮作用的是「日中執政黨交流機制」。2006年首次會議以來,曾出現民主黨執政時期中斷等情況,而最近一次於今年1月在中國北京舉行。雙方確認無論日中關係處於何種狀態,都要加強兩國政黨和政治家之間的交流,有必要建立互信。日方人員還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
然而,通過日中間議員外交發揮存在感、身為「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的自民黨原幹事長二階俊博去年退出政壇。接替會長一職的前幹事長森山裕與高市政府保持距離。
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選舉對策委員長古屋圭司等對華強硬的人目前在黨內擔任高層職務。曾當過閣僚的人士表示,「看不到自民黨方面敦促官邸尋求對華妥協點的動向。」
▽渠道中斷
1964年建黨以來推進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公明黨曾單獨組建訪華團,多次與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會面,推動了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簽署。
中方肯定公明黨支持母體創價學會的已故名譽會長池田大作,稱他是奠基日中友好基礎的人。雙方有保持良好關係的傳統,2012年政權更迭後,時任黨首山口那津男在政府與執政黨內最快實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與中方保持交流。
新加入執政聯盟的日本維新會缺乏能發揮兩國之間橋樑作用的人。自民黨資深人士對前景憂心忡忡地表示,「迄今為止即使政府間有摩擦,政黨間的對話也能維持。一旦兩個溝通渠道中斷,要如何打開局面?」(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5/11/e350c1be9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