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製作:感受時光飛逝的藝術
「漆藝,可以說是光的藝術表現。漆黑的光澤與金的光澤,將光芒完美呈現。」
漆藝,是將從漆樹中採集的漆液塗在器物表面進行裝飾與保護的工藝。從日常使用的湯碗到藝術品,漆藝自古以來就是日本人生活與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室瀨和美擅長以「研出蒔繪」的技法創作作品,即在漆面撒上金粉,繪製圖案。

蒔繪螺鈿文箱《天惠》在第70屆日本傳統工藝展上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天惠》是室瀨和美2023年完成的作品。在如鏡面般光滑的漆面深處,不同色彩、形狀與質感的金色顆粒層層疊疊,呈現出豐富的藝術效果。
「這幅作品描繪了在陽光滋養下葡萄果實累累、松鼠在其間嬉戲的場景。希望透過作品表達陽光給予動植物能量並給予人類恩澤的主題。」

漆藝的製作過程極為漫長。首先,作為基礎,需在木胎上黏貼麻布加固,再反覆塗抹漆底、晾乾、打磨,然後再塗漆液。這些完成後才進入裝飾階段。
製作《天惠》時,創作者先用漆描繪葉子和陽光的圖案,再使用「粉筒」,以指彈的方式撒上金粉。之後再上一層漆,待漆面乾透後,用木炭研磨出紋樣。葡萄與松鼠的形狀則採用「螺鈿」技法,將貝殼切割成紋樣的形狀貼於表面,再用木炭打磨完成。

「在木胎上反覆塗漆底、塗漆液,轉眼1年就過去了。像《天惠》這樣大小的作品(約A4尺寸,高10公分左右),僅裝飾就要花1年左右的時間。加上構思,每件作品完成需3至4年。時間越長,漆會更堅硬、通透,即使經過500年,只要保存得當,漆器依然能保持美麗的色澤。做漆藝時,我會感覺時間循環更長,仿佛置身在不同於平時的時間軸」,室瀨和美說道。

以行動傳授技藝的父親
室瀨和美的父親是漆藝藝術家室瀨春二。他把自家住宅的一部分用作工作室,這裡也是室瀨和美兒時的遊樂場。
「7、8歲時,我說想要一艘摩托艇的模型,父親就用木板當做骨架,貼上厚紙板,塗上漆的代用品——腰果油為我做了一艘船。雖然那是一艘和摩托艇毫不相似的日式木船,但我總把它放在浴缸裡玩,也因此對手工製作產生了興趣。現在回想起來,父親用行動而非言語教會了我用手創造東西的魅力。」
當年,漆藝家六角大壤(後為東京藝術大學漆藝科教授)、增村益城(1978年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髹漆」傳承人)等傑出藝術家常來拜訪室瀨春二。隨著對漆藝的興趣日益濃厚,14歲時室瀨和美首次主動當父親的助手,體會到創作的喜悅。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我喜歡上動手做東西,一直想成為一名漆藝家。但那個時代,漆藝行業收入很低。問父親的意見,他只說了一句『漆藝家養不活自己』。高中老師也不贊成,說『老舊傳統遲早會消失』。但我執意要走這條路,心想,那就讓自己親眼見證它消失的過程吧。」
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後,室瀨和美拜訪了父親的老師松田權六(1955年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蒔繪」傳承人),並告訴他自己的決定。
「當時我很緊張,但松田老師待人和藹可親,花了半天時間親切地給我講漆藝的事情。從那時起,我就想以後要成為他那樣的人。」
松田先生並未教他製作工藝,而是傳授了創作心態,即「製作的哲學」。
「老師教導我要向人學習,向物學習,向自然學習。『人』指師傅、前輩等,『物』指過去的作品與前人留下的技藝,『自然』則指漆及其它動植物以及大自然蘊含的能量,要向他們學習。在精進漆藝的過程中,我始終銘記這句話。」
有關製作技藝,室瀨和美跟父親學到了基礎,又在研究所學生導師田口善國(1989年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蒔繪」傳承人)的指導下不斷實踐,學到了豐富的蒔繪表現形式。
室瀨和美說,「技藝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製作中不斷失敗,透過實踐掌握的。其實,失敗才是真正的財產。」
傳統是創新的積累
即便如此,靠漆藝吃飯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直到50歲左右,才慢慢有人買我的作品。在那之前,單靠漆藝創作難以維繫生活,所以我白天做文物修復或漆藝教學的工作,晚上再進行創作。即使這樣,我仍覺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最幸福的。」
從文物修復中,室瀨和美得到很大啟發。他曾帶領18名研究人員與技術人員,參與復原鎌倉時代的國寶「梅蒔繪手箱」。
「我原以為蒔繪的金色部分應是均勻呈現,但在復原過程中發現,鎌倉時代的蒔繪保留了金粒的質感。這使我意識到,任何表現方式皆有可能,我也因此打開了自由創作的思路。」
復原工作歷時3年於1998年完成,當時室瀨和美48歲。此後,他開始嘗試自己研磨金粉,透過不同形狀與粗細的金粒實現立體創作效果。
2000年,50歲的室瀨和美以新風格創作的蒔繪螺鈿八稜箱《彩光》在日本傳統工藝展上獲得東京都知事獎。

蒔繪螺鈿八稜箱《彩光》在第47屆日本傳統工藝展展出(日本工藝會提供)
「有1200多年的蒔繪文化往往以黑色與金色的單色調為主。在作品《彩光》中,我在傳統基礎上加入螺鈿與乾漆粉的色彩表現,並透過多層次不同顆細微性的金粉疊加,呈現出深邃的立體感。傳統工藝常被認為是對古老技藝與美學的守護,但即便基本技藝不變,材料與表現方式卻也在不斷變化。傳統是創新的積累,正因如此,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出的這個作品對我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2008年,室瀨和美被認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蒔繪」的傳承人。其評價詞為,「他在傳統技法基礎上加入具有獨創性的技法,融入多種色彩表現。其作品設計與結構端正大氣,充滿現代感,極具意境與風格。」(出自2008年日本文化廳相關資料)
藝術滋養心靈,讓世界更加美好
室瀨和美也致力於漆藝文化的傳播。2007年,他在大英博物館展出了自己的作品並進行演講與演示。以此為契機,他開始在倫敦推廣漆文化。他在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從事漆工藝品的調查與修復技術指導,長達20多年。
此外,為讓更多孩子接觸和了解漆藝,他每年在日本舉辦兒童工作坊。活動始於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的2012年,延續至今。
「我的力量很有限,但如有更多人感受到漆藝與工藝的美,那麼即使我不在了,漆文化仍然會延續下去。所以,傳承日本文化也是我的一個重要使命。」

每日忙於創作與文化傳承,室瀨和美的熱情和能量從何而來?
「如果沒有漆藝,或許我不會堅持到現在。漆真的太神奇了。希望大家都能親自觸摸真正的漆器,感受其溫潤光滑的觸感,舒緩心情。藝術能滋養人的心靈,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理解這一點,世界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採訪、撰文:杉原由花、POWER NEWS編輯部
攝影:森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