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海外展館展「真品」=以藝術品宣揚與日本的情誼
大阪・關西世博會於13日閉幕,共有創下國內舉辦紀錄的158個國家及地區參展。各國從本國帶來的藝術品和體驗型展覽,因能「品味真品」而成為熱門話題。這是自2005年愛知世博會以來,日本時隔20年再次舉辦大規模世博會。海外展館透過展覽,向參觀者展現與日本的友好關係,深獲好評。
藝術與未來社會
最受矚目的展館之一是義大利館。該館展出如古羅馬時代製作的大理石雕刻「法爾內塞的阿特拉斯」(Farnese Atlas)等,許多首次在日本公開的藝術作品。展覽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話題,據該國負責人表示,入場等候時間最長達7小時。
該館政府代表馬里奧・巴塔尼(Mario Battani)強調:「在未來的社會,人類的想法仍將是至關重要的。而創造這些想法所需的就是『真實的』藝術」。他回顧有這麼多人造訪,稱這是「一次成功的展覽」。
美國館則再次公開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的亮點「月之石」。這次展示的是1972年阿波羅17號採集的岩石。日本館也展出了世界最大的「火星之石」,這些來自宇宙的「實物」展示成為熱門話題。
消除「危險」刻板印象
中東的約旦館將從本國運來的22噸沙子鋪滿展館一角,重現「沙漠」景象。參觀者可以赤腳行走的體驗式展覽廣受好評,榮獲門票銷售巨頭PIA的滿意度排行榜第一名。
該國政府副代表希法・祖古爾(Shifa Zaghal)表示,他們「深入研究」了日本文化,並分析日本人對約旦的印象:「許多人對我們持有『危險國家』等錯誤的刻板印象」。她面帶笑容地說:「我們希望透過讓大家親身體驗沙子,感受真正的約旦。這份心意傳達給了日本人的內心,我充滿感激」。
強調與日本的連結
曾參與前屆杜拜世博會日本館企劃的大阪公立大學特任教授橋爪紳也指出,本次世博會的一大特點是,各國的展覽隨處可見強調與主辦國日本連結的設計。
法國館以日本傳說中命中注定之人被紅線連接的「紅線傳說」為主題構思。義大利館則展示了天正遣歐少年使節之一伊東滿所(Itō Manṣho)謁見羅馬教皇的肖像畫,透過展品表達與日本的友好關係。橋爪教授表示:「世界各國的展館都承載了各自的訊息,展現了他們如何看待日本這個國家」。

大阪・關西世博會義大利館展出的雕刻「法爾內塞的阿特拉斯」。攝於10日,大阪市此花區

美國館的「月之石」。攝於4月9日,大阪市此花區

約旦館政府代表代行希法・祖古爾接受採訪。攝於3日,大阪市此花區

約旦館政府代表代行希法・祖古爾坐在沙子上。攝於3日,大阪市此花區
[Copyright The Jiji Press, Ltd.]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news/yjj2025101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