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石破茂外交政策顧及亞洲國家 優先穩定關係
JP-Home.com
【共同社10月1日電】日本首相石破茂訪問韓國,是其任內的最後一次外訪。他去年10月1日就任首相以來,擱置了可能與相關國家產生摩擦的一貫主張,如創建亞洲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構想和修改《日美地位協定》等,而是優先考慮維持關係穩定。正值戰後80周年這一節點,他也展現出對亞洲國家的顧及。日美關稅談判以及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等難題將由下屆政權接手。
▽重任
「能以與總統李在明會談為我的外交工作畫上句號,深切感受到意義的深重。」石破9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與李在明舉行會談,回顧了過去一年的外交歷程。在任期間,他與91個國家和4個國際機構的首腦等累計舉行了167次會談。
在外訪方面,石破格外重視戰後80周年這一因素。4月訪問菲律賓時,他前往內湖省向「菲律賓戰歿者之碑」獻花悼念,是首位這麼做的在任首相。本月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中,他表示:「亞洲的人們在戰後接納日本時展現出了寬容精神,應該承受了難以衡量的矛盾與糾結。」石破曾對身邊人士表示:「必須銘記在戰後80周年這一節點擔任首相的重任。」
▽加害意識
石破沒有忘記「對亞洲的加害意識」(政府相關人士語)這一態度,有助於構建與鄰近國家的關係。關於岸田政權時代因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而降溫的日中關係,以石破去年11月在秘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為機,逐漸回到穩定軌道。
經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今年3月訪日,之後日中兩國於5月同意啟動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的具體手續。中國外交消息人士分析認為,石破會有一種在歷史問題上不會傷害中國國民感情的安心感。
韓國方面,儘管重視對日外交的保守派前總統尹錫悅下臺,對歷史問題敏感的進步派李在明6月上臺,但日韓關係的改善基調得以維持。
▽現實路線
另一方面,關於在亞太地區構建集體安全保障框架的「亞洲版北約構想」,石破在就任後的施政演說(所信表明演說)中未提及,在代表質詢時也表示「我並不認為一朝一夕就會實現」,可謂放低了調門。
這一構想無疑會刺激中國,且無法保證能獲得相關國家的贊同。外務省相關人士指出:「石破充分理解現實路線的重要性。」
不過,綁架問題沒有取得進展,已達成協議的日美關稅談判也依然存在因奉行「本國優先主義」的美國總統川普而翻盤的隱憂。官邸相關人士稱「留有諸多棘手的課題」,對新政權的前景感到憂慮。(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5/10/9002a1eff7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