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江戶唐紙?
即使不知道什麼是「唐紙」,但聽到「隔扇(襖)上貼著印有美麗圖案的紙」,或許就能想像得到了吧。唐紙是一種在和紙上使用雕刻版木(木質模板)或型紙(模版紙)印刷紋樣,並透過各種技巧施加優雅裝飾的實用裱褙材料,同時也是傳統工藝品。
本店位於東京淺草附近的版元(指持有製作印刷物所需「版木」的業者──譯註)「東京松屋」,是一間製造及販售江戶唐紙的版元批發商。根據商品企劃室的河野綾子表示,創業始於1690年(元祿3年),當時是以出版商的身分,發行以庶民為對象的娛樂書籍。之後,逐步開始供應和紙給附近的寺院,戰後則將唐紙作為主力商品 。

在展示室接受採訪的河野。右側為東京松屋本店大樓(東京松屋提供)

幕末時期的廣告用版木(營業品項一覽)。中段右側框內有「新形唐カミ類品々」(各種新型唐紙)
「唐紙」,顧名思義,是平安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一開始,唐紙是作為貴族書寫和歌的珍貴用紙,後來被用於製作屏風等室內裝飾品,這也成為日後隔扇使用唐紙的開端。

使用12張小型唐紙貼合而成的隔扇,圖案完美銜接,幾乎看不出貼合處
隨著德川幕府的建立,江戶(現今東京)人口急遽增加,師承京都唐紙流派的職人也移居至此,將技藝傳承了下來。江戶町人喜愛的周遭花草,以及時髦的條紋或格子等獨特紋樣也因此誕生,製作出豐富多彩的唐紙。

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小型版木背面。上面寫著「嘉永四亥九月」,可知是1851年製成

當大型紙張的抄紙技術確立後,版木也跟著大型化,更能夠製作出富有設計性的圖案
耗時30年復刻樣本冊
由於江戶城頻繁發生火災,隔扇的需求量大增,唐紙的製造也迎來了全盛時期。然而,1923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數以千計的版木遭到祝融燒毀。之後復刻或新刻的版木,又在1945年的東京大轟炸中再次化為灰燼。雖然戰後大型版木得以復刻,但版元的規模縮小甚至停業,導致需要手工製作的唐紙產量銳減。
河野的父親,即現任社長伴利兵衛(充弘),於1963年以繼承家業的形式進入東京松屋工作。當時正值高度經濟成長期的建築熱潮,隔扇紙的主流已轉變為機器抄紙與滾筒印刷。東京松屋也轉以經銷量產商品為主,但伴社長每次翻閱好不容易從戰前保存至今的樣本冊(日語所言的「見本帳」),便會產生「為什麼這麼美麗的東西無法重新問世呢?」的想法,在這股念頭的驅動下,他下定決心「有朝一日定要重振江戶唐紙的風華」。

戰前東京松屋的樣本冊,也就是現今的目錄
伴社長一間接著一間地拜訪職人,找出許多沒在使用、擱置在櫃子上蒙塵的版木。他還根據民宅或寺院裡留存的古老唐紙,重新雕刻版木,穩健踏實地投入復刻工作。經過了30年的歲月,終於在1992年發行了樣本冊《彩(IRODORI)》,其中收錄了393款手工抄和紙與手工印刷的江戶唐紙。
1999年,江戶唐紙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傳統工藝品,再度受到矚目。但另一方面,負責承接訂單的工坊職人卻日益高齡化,技術傳承岌岌可危。秉持著「絕不能讓平安時代以來流傳千年的唐紙文化就此斷絕」的信念,版元東京松屋選擇了在公司內部設立製作部門,自行製作唐紙。
手工印刷紋樣
江戶唐紙運用「木版印刷」、「澀型捺染印刷」及「撒上金銀粉末」等專業技法,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裝飾。製作部門負責人高杉裕也向我們示範了「木版金雲母印刷」的工序。

高杉將調製好的顏料,用刷毛塗在篩子的紗布表面上
與版畫的訣竅相同,將顏料塗在版木的凸起部分,再拓印到和紙上。但如果只有表面沾印上顏料,紙張受潮便會捲曲,因此必須事先讓紙背保持微濕,以衡平紙張。根據和紙種類、當天氣溫與濕度的不同,製作時需要進行細微調整。為了確保同一房間的隔扇紙沒有色差或濃淡不均,即使印刷多張,也必須呈現相同的成品,因此需要非常小心謹慎。

需要兩個人一同調整紙張的位置

用篩子將顏料輕輕地按壓在版木的凸起部分上
塗在篩子上的顏料是淡黃色的「金雲母」。是將顏料、雲母粉與具有黏著作用的海藻「布糊」混合,並根據所使用的和紙調整顏色。版木上的圖案是牡丹花。顏料塗好後,小心翼翼地將和紙覆蓋在版木上,再像撫摸一樣輕柔地以手掌滑過,將紋樣轉印到紙上。江戶唐紙的特色之一,就是不使用傳統竹皮的拓印工具「馬連」,而是徒手印刷。

拓印前先摸摸頭髮,能增加手的滑順度。這是從年長的職人那裡學來的小技巧

感受到全神貫注的職人魂

完成印刷的瞬間,掠過一股緊張感
輕輕地掀起紙張,眼前出現了在顏料階段無法想像的光芒。在極淺的灰色背景上,牡丹花恬靜地閃耀著。據說,由於雲母印刷在夜晚會因為燭光或月光的照射,呈現出與白天不同的樣貌,這種技法自古以來便深受人們喜愛。

牡丹花圖案在光線照耀下,散發出高貴典雅的光彩
在公司內部培育職人
高杉出生於新潟縣,曾以音樂為志向而來到東京,就讀專門學校,但難以維持生計。由於祖父與父親都是木匠,他在24歲時進入了與門窗裝飾相關的東京松屋工作。
一開始負責的是業務,但入社約六年後,公司指派他前往裱褙公會的訓練學校上課。在那裡,他學習了裱褙隔扇、製作掛軸等,將自家公司販售的紙張製成最終產品的技術。經過了兩年的學習,他取得了裱褙技師的國家證照 。

不久後,公司內部成立了製作部門,高杉也踏上了製作唐紙的職人之路。
和紙的種類繁多,根據原料、產地、抄紙法與用途而異。原本就喜歡手作的高杉,全心投入到唐紙製作的樂趣裡。他向退休的職人學習技術,並自己摸索了三、四年後,逐漸領悟了所學技術背後的意義,真實地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
高杉表示:「即使製作相同的東西,也無法做到完全一模一樣,這正是手工印刷獨有的韻味。雖然這點很困難,但也是它的有趣之處。」即使現在累積了豐富經驗,每當他看到江戶時代的唐紙,仍會不斷思考「怎麼有辦法做出那樣的東西?」。他的夢想是有朝一日創作出以大自然為主題的原創圖案。

道具也是自己費盡心思準備的。左下是為了畫出條紋圖案,刷毛之間有間隙的木柄毛刷
高杉從事製作工作已有十年。由於後繼無人,他親眼目睹許多唐紙工房陸續歇業,也深刻體會到職人很難自食其力生存下去。他表示:「能夠在版元公司以員工身分製作唐紙,是個非常難能可貴的環境 。」
傳承至今的江戶唐紙
近年來,東京松屋也接到了來自飯店與餐廳等的大型訂單。唐紙的用途似乎越來越廣泛,除了作為隔扇紙,也被用於分隔空間的屏風或美化空間的藝術品。雖然如今許多公寓沒有和室房,但仍有屋主委託「即使只是壁櫥的兩扇隔扇,也想要使用真正的唐紙」。

以金銀粉末裝飾的江戶唐紙
相較於量產品,手工抄紙並手工印刷的和紙常被認為價格昂貴。然而,和紙的纖維較長、質地堅韌,壽命更長。它不僅不易褪色,還具有調節濕度的功能,能夠創造出真正舒適的居住空間。為了向人們推廣身邊有和紙的生活,東京松屋本店五樓以上的40戶出租公寓,都在隔扇與牆壁上裝飾了江戶唐紙。
和紙的魅力、紋樣的樂趣,即使歷經時代變遷也不曾改變。這間百年老舖堅信「好的東西一定會留下來」,其決心清晰可見。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攝影:川本聖哉
標題照片:江戶時代的版木與正在印刷江戶唐紙的職人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