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20年後迎來的「美國佔領百年」
由木村三浩先生擔任代表的「一水會」,目前以追求日本真正的獨立、矯正對美國亦步亦趨的社會風氣、實現世界和平,以及推動世界愛國者的國際合作為目標展開活動。
「戰後已屆80年,也就表示再過20年,以『對美從屬』之名行實質美國佔領之實,將滿百年。日本國民應先認清,至今日本各地仍遍布美軍基地一事,對一個主權國家而言,實屬異常狀態。」

橫關一浩攝影
木村先生以日美安保條約和日美地位協定的問題為例,指出這是所謂的「異常狀態」。
「駐日美軍基地至今仍享有治外法權,不受日本法律約束。即使美軍相關人員涉及犯罪,也能享有刑事偵查上的特權。2017年川普總統上任後首次訪日時,便直接搭乘空軍一號降落東京橫田基地,隨行的美國特勤局人員攜帶手槍入境,卻無需經過護照檢查。即便那是一場正式的實務訪問,但美方人員透過美軍基地直接進入日本,實際上是否定了日本的主權,使日本形同美國的附庸國或保護國。日美安保條約與日美地位協定本質上都是不平等條約,日本必須走向對美自立,實現真正的獨立。」

川普總統抵達橫田基地後,對到場的逾千名美軍發表演說:「我們掌控著天空、大海、陸地,甚至宇宙。」(路透)
川普總統當任的此刻正是機會
另一方面,木村先生也表示:「現在正是擺脫美國對日本支配的好機會。」據2025年3月的報導,第二任川普政府以「縮小聯邦政府」為目標,正考慮為了削減國防預算而停止強化駐日美軍的功能。
「消息一出,親美保守派立刻憂心忡忡,喊著『如果駐日美軍預算縮減,日本的安全保障機制就會崩解』之類的話。但在我看來,這正是求之不得。如今正是日本實現『對美自立』的絕佳時機。」
關於對美自立,木村先生提出了這樣的「藍圖」:
「首先,日本應該廢除《日美安保條約》,改與美國簽訂友好條約,並與俄羅斯締結《日俄和平條約》,同時推動與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邦交正常化。只要停止依附日美安保,日本就能與美國建立對等關係,展現中立、調和的外交方針。如此一來,俄羅斯、中國與北韓也會放心,沒有理由對日本發動軍事行動。若能締結日俄和平條約,或許連北方領土問題都有望獲得解決。最重要的是,日本必須避免再被捲入美國的戰爭。」
接著他進一步補充:
「我當然明白,這些事不可能輕易實現。不過在戰前,日本右翼其實走的是『興亞主義』的路線,主張透過團結亞洲來對抗西方。現在正是重新回到這種思維的時候。若日本能與周邊國家走向『全面調和路線』,便能守護和平。而在這當中,最終要追求的,應該是讓戰爭徹底違法化,並推動軍備縮減。」
右翼勢力的歷史脈絡
「對美自立」在日本的“右翼保守圈”裡,看起來似乎是種異端。一水會雖然過去被稱為「新右翼」,但如今已經宣示「脫離右翼」,並明確表達對美自立、民族派的立場。不過,像一水會這樣的思維,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脈絡下產生的呢?究竟什麼是右翼勢力?木村先生提出了客觀的解釋:
「所謂正統的右翼勢力,泛指那些主張守護日本傳統、歷史與文化,懷抱尊皇精神,並以國家大事為己任、致力維護日本國益的人。同時,也包括那些針對敵對勢力——例如共產黨、社會主義者,或既有體制——採取對抗行動的人們。」
歷史上,右翼勢力的形成契機,來自於作為對立面的「左翼」概念而起。1917年俄國革命後,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誕生,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思想也隨之傳入日本。
「面對否定天皇制的共產黨,有人抗議這是盲目崇拜外來思想、批判天皇實為荒謬之舉,甚至視為國賊。隨著對立逐漸擴大,否定天皇制、主張共產主義、平等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人,便被稱為『左翼』;尊重天皇與國家的人,則被稱為『右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主張反西方的正統右翼化為「反美」勢力,高喊打倒敵國「鬼畜美英」,並活躍於大政翼贊會、大日本言論報國會、在鄉軍人會等組織。戰敗後,日本被置於美國佔領體制之下,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被GHQ列入「公職追放」(White Purge)名單。
「之後,右翼中有些靠書寫維生的知識分子,受到黑道的賞識而獲得照應。隨著共產黨逐漸壯大,黑道與攤販組織也加入了所謂的『反共拔刀隊』構想,進而形成反共統一戰線。」
戰後轉而「親美」的右翼陣營
在這樣的情勢下,共產主義勢力逐漸在世界各地及日本壯大。戰後由美蘇分割佔領的朝鮮半島,1948年成立了北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1950年更爆發韓戰。東西冷戰就此揭開序幕。
「於是,GHQ將日本定位為共產主義的防波堤,並轉向推動日本成為西方陣營的一員,從而改變了原本的佔領政策。一方面解除對國家主義者等的追放令,另一方面則著手壓制共產黨員及其支持者的勢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原定於1947年2月1日舉行的全國大罷工,最終在GHQ的命令下被迫中止。隨後,更展開了將共產黨相關人士驅逐出公職與企業的『赤色整肅(Red Purge)』。」
接著在1959至1960年間,由左翼與全日本學生自治會總聯合(全學聯)主導的「安保鬥爭」運動全面展開,高舉反對修改安保條約、日本重整軍備,以及推翻岸信介內閣等訴求。
「右翼的首要立場是維護國體,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對抗否定國體的左翼。以安保鬥爭為契機,也出現了作為反共統一戰線而與體制方並肩的右翼。就這樣,原本在戰前高喊『反美』的右翼,多數因應時代情勢,將『親美、反共』作為活動主軸。」
一水會追隨三島由紀夫的「反美、反共」立場
「然而,在安保鬥爭激烈之際,部分民族派重鎮提出:『反對安保的鬥爭,其實並非建立在共產主義,而是奠基於民族主義。』這當然也是反共,但更強調回歸守護日本傳統、推動國家革新,並監督體制。其核心精神就是『自立』……象徵這種思想的,正是三島由紀夫先生。」
三島在1960年安保事件的隔年發表短篇小說《憂國》,描寫二二六事件中的青年軍官;1966年又推出短篇小說《英靈之聲》,刻畫那些對昭和天皇「人間宣言」心懷憤怒的英靈。
「最清楚傳達三島先生思想的著作之一,是1970年出版的對談集《尚武之心》。其中與作家、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對談裡,三島指出,民族派本應具備『民族主義』、『反資本主義』、『反體制行動』和『對天皇的忠誠』這四項要素。然而,除了『對天皇的忠誠』之外,其餘三項卻被左翼奪走,導致民族派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三島先生在1970年,率領與民族派學生組成的民兵組織「楯之會」4名成員前往自衛隊市谷駐屯地,試圖號召發動政變,但最終失敗。他隨後與25歲的楯之會成員森田必勝一同切腹自盡。

水會辦公室裡掛著的三島由紀夫與「楯之會」五人合影(橫關一浩攝影)
森田先生的同志鈴木邦男,在早稻田大學就讀時曾參與右翼學生運動,但事件發生時,他已離開政治活動,進入職場工作。得知森田自盡的消息後,他深受震撼,決心承接三島與森田的遺志,並於1972年與學生運動的夥伴們共同創立了「一水會」。
「鈴木先生當時的想法是,要實現三島先生所追求的『打破戰後體制』,同時安魂並傳承森田烈士的思想與行動,進一步發揚其意義。於是,他提出了與傳統右翼劃清界線的『新民族主義運動』,並高舉『反美、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變革』的旗幟。」
日本石破政權誕生的時間,正與美國第二次川普政府上台相近。石破茂首相自上任以來,成為戰後日本首位多次表態有意推動修改《日美地位協定》的首相。2025年6月,國會則成立了以立憲民主黨為核心的「日美地位協定修訂議員聯盟」。
一水會所強調的『對美自立、主權回復』,在戰後80年的此刻,似乎開始展現出現實上的可行性。

橫關一浩攝影
採訪、撰文:株式會社POWER NEWS 山口一臣
標題圖片:在一水會辦公室內,牆上掛著三島由紀夫的照片與「憂國」的題字。左側則是與三島一同自盡的森田必勝。(橫關一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