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齊聲喊「ごっちゃんです」(開動)
當特濃沾麵全部端上桌後,力士們雙手合十,齊聲喊道:「ごっちゃんです」(相撲行話,意思是「開動」)。大家紛紛把麵條沾上醬汁吸入口中,吃完再來一碗。力士們說:「海鮮味道真的很濃郁」「太棒了」,在鏡頭前分享美食心得,副餐的日式唐揚雞也是一口接著一口。
二子山部屋的YouTube影片「【享用三田製麵的力士】綜合特濃沾麵・生蛋拌麵・唐揚雞・鯛魚湯頭鹽味沾麵」,收錄了親方(相撲部屋的掌門人)與力士包下店鋪2層樓的空間,眾人享受餐點的模樣,觀看次數超過1030萬次的熱門影片。
二子山部屋在3年前開設YouTube頻道「二子山部屋 sumo food」,推出「相撲道/sumo life」及「假日/holiday」等的企劃,一共發布了近270支影片,其中也有像是「無剪接晨間訓練」之類的影片,把現實中的訓練情形直接傳達給觀眾,頻道訂閱人數約49萬人,位居相撲界之首。因為影片也附上英文字幕,吸引了很多外國人收看,到目前為止的累積觀看次數估計超過2億次。
改變中的「部屋」與力士的真實面貌
在相撲部屋裡,師傅一家人和所有弟子依然維持著「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屋簷下」努力訓練的傳統。影片呈現出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前輩和晚輩每天一同埋首訓練的模樣,讓人感受到力士們的青春活力。

二子山部屋在YouTube頻道公開晨間訓練的情形(二子山部屋提供)
相撲部屋的生活規範相當嚴格,大家容易有這樣的誤解和先入為主的觀念,但二子山親方(前大關雅山)表示:「透過拍攝力士的普通生活,希望讓大家知道相撲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關於影片裡出現很多用餐的畫面,他強調:「部屋的座右銘就是“食物要吃得一乾二淨”,有這層涵義在。」
相撲協會也推出「親方Channel」
實力堅強、富有魅力的力士是不會憑空誕生的,一定要經過嚴格訓練,從古至今不變的是訓練的嚴格程度。然而,與相撲界過去接連爆發出霸凌新弟子事件、大相撲造假問題等醜聞的十幾年前相比,現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前那般不合理的上下關係或是暴力指導已經消失不見,在個人的意見傳達上也很開放。二子山部屋的影片也反映出正在改變中的相撲部屋。
「親方Channel」是相撲協會經營的YouTube官方頻道,舉凡本場所(每年舉辦6場的官方專業相撲比賽)中的直播解說,或是邀請各部屋的親方回顧力士時代的「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以及「相撲界的背肌力王決定戰」等精心企劃的內容,目前已經上傳超過500支以上的影片,頻道訂閱人數更是超過29萬人。
親方的「相撲技巧講座」
以技能派大關聞名的前大關栃東,其經營的玉之井部屋不只是拍攝力士的日常生活,之前也上傳過3支「栃東直授技巧講座」的影片。親方自己穿上兜檔布,以年輕力士為對象,實際操作「まわしの切り方(腰帶被對方抓住時的掙脫方法)」「おっつけ(把對方伸出的胳臂用力扣住)」「腕の返し手(將手臂伸向對方手臂下方並抬起進行防禦)」等技巧,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進行解說。

前大關栃東(右)指導相撲技巧的影片畫面。(玉之井部屋提供)
玉之井親方說:「要想辦法抓住對方的腰帶,可是最近使用這項技巧的力士越來越少,如果把一些自己在學生時代學到的技巧拍成影片,應該可以讓年輕力士參考。」甚至,他希望可以為世界各地想要學習相撲的孩子們「提供參考」。

在YouTube影片裡,玉之井親方強調學習技巧的重要性(玉之井部屋提供)
相撲比賽的輸贏是直接了當的,觀賽者鮮少會討論技巧並樂在其中。不過,相撲除了是一項競技之外,如果看得懂細部技巧,觀賽樂趣就會倍增。玉之井親方說:「曾經有相撲迷告訴我:『看過相撲技巧講座的影片後,了解相撲的深奧,覺得更加有趣。』」切身感受到有所成效。
重視傳統,禁止大胃王比賽或是惡搞行為
雖然相撲界上傳影片呈現熱絡景象,但是以「維護大相撲傳統和信用」的觀點來看,也開始訂立一定的規範。
2025年4月10日,相撲協會向各部屋發布通告「YouTube頻道經營指導方針」。該指導方針指出,協會一直以來禁止個人使用社群平台媒體(SNS)發文,同時針對相撲部屋則是「僅限於以招募新弟子為目的,例外予以同意」,而且也進一步要求影片內容要符合「維護大相撲傳統和信用」的原則。具體來說,禁止在影片裡展示驚人食量、使用誇張音效及出現惡搞行為等等的過度演出,以避免損及相撲文化或力士品格地位。一旦發現違規,甚至可能禁止全體相撲部屋的SNS活動。
協會相關人士說:「像是穿短褲登場或者類似大胃王比賽的內容,有可能會讓作為日本文化的相撲地位產生動搖」。目前,各部屋發布的影片並沒有太過踰矩的問題,這可以說是協會為了防患於未然,所以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6月2日,相撲協會甚至召集了親方和力士大約900人,在東京・兩國國技館舉行研修會,理事長八角(前橫綱北勝海)在發表談話後,日本刑事技術協會代表理事森透匡也呼籲:「隨便上傳可能毀掉你的人生」,提醒大家使用SNS發文的危險性。
大相撲的源流是始於勸進相撲(為了籌措資金用以建造、修復寺廟而舉辦的相撲募款表演活動),經過大約600年的發展,相撲制度在寶暦7(1757)年趨於完備,至今有近270年的歷史。在幕末和第2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好不容易克服種種困難,丁髷髮型文化才得以流傳至今。這次的指導方針也展現了重視相撲傳統的態度。

迎來春場所的最後一天「千秋樂」,日本相撲協會理事長八角登上土俵致詞(前列中央),2025年5月25日,東京・兩國國技館(時事)
「善用影片來招募新弟子」
然而,不能全面禁止上傳影片,是因為招募新弟子必須依賴影片這樣的新媒體手段。在外國遊客的觀光需求下,門票常常銷售一空,從外部看來似乎穩定的相撲界,根據相關人士表示:「如果人才招募困難的狀況仍然無法改善的話,相撲可能日益衰微。」紛紛抱持著強烈的危機感。
以前,進入相撲部屋接受培訓是「令人憧憬」的目標。從1955年至2005年的51年間,新弟子的年度招收人數低於100人的僅有3次,200人以上有3次,150人以上有21次。另一方面,自06年以後的年度招收人數已連續19年未滿100人,近年的年度招收人數更是未滿70人,儼然成為常態。在23年的秋場所,實質上廢除了有關身高體重的限制。然而,即使放寬審查基準,仍阻止不了新弟子人數的減少趨勢。
二子山親方表示:「透過入門體驗或是少年團而開始學相撲的孩子,有的是看過影片才加入的。在相撲競技人口不斷減少的現況下,至少讓大眾了解相撲的魅力」。玉之井親方也明白說道:「我收到有人因為看了YouTube而希望體驗入門的電子郵件,代表實際上是有助於招募人才的。」
各相撲部屋一面遵守必要傳統的同時,也努力排除不要的窠臼陋習,持續在摸索中前進。為了要傳遞出這樣的“令和的新相撲部屋”的樣貌,以YouTube為首的社群平台媒體(SNS)毫無疑問地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站在嚴重少子化和運動多樣化的逆風中,要如何將日本獨特的身體文化傳承至未來?──各部屋的新挑戰已經開始。
※影片由二子山部屋提供
標題照片:有很多YouTube影片介紹力士在日常生活中的樂趣和相撲的奧妙。(玉之井部屋、二子山部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