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語家靠世態人情的粗糲為食…
五街道雲助出生於東京都墨田區的本所,並在此長大。這裡是《鬼平犯科帳》《忠臣藏》等諸多小說與戲劇的舞臺,可謂道道地地的「江戶」風情之地。
「經歷過關東大地震和戰爭的破壞後,我小時候已很難見到體現江戶風情的建築物了。但江戶百姓的人情味隨處都能感受到。」

五街道雲助生於戰後不久的1948年。「那時街頭到處可見酗酒如命的醉漢,整天爭吵不休的夫妻,甚至半夜逃債跑路的一家人…人們常說『落語家靠世態人情的粗糲為食』,我想所謂『粗糲』,正是指這種充滿人情味卻又複雜真實的日常生活。」
除了這片土地的薰陶,他還受母親影響,自幼便感受並吸取到落語的精髓。
「因為母親喜歡戲劇,我從小就經常去看歌舞伎和喜劇。記得上小學後,她經常帶我去上野的鈴本演藝場,儘管當時我還是個孩子,但看著金原亭馬生先生有趣的落語,常常笑得前仰後合。」
進入明治大學後,他加入落語研究會,逐漸意識到內心對落語的熱愛,於是拜金原亭馬生為師,投其門下。
師父出門時與師母的「切火」儀式
金原亭馬生是第5代古今亭志生(*1)的長子,也是第3代志朝(*2)的兄長。追溯根源,其家族與德川幕府的直參旗本,也就是幕府將軍的直屬武士有關,可以說是道道地地的江戶人。
「住在師父家的弟子們清晨打掃完畢後,師父會從2樓下來。拜過神龕後,他邊吃師母做的菜,邊拿起酒瓶倒上酒,小酌起來。困了就地小憩,中午過後洗個澡,再喝上一杯,然後去表演落語的場子『寄席』演出。師父臨出門前,師母會用打火石「切火」(*3)相送。那時我總會打心底感歎:『這可真是一門令人羡慕的生活啊。』」
金原亭馬生有著都市人特有的儒雅風範,從不厲聲斥責弟子。
「我還在學徒階段時,曾受地下劇場風潮的影響留起了長髮。那個年代,作為落語學徒必須剃成平頭或運動頭。有一天師父散步回來,淡淡地說了句:『喂,我剛才看到附近那家理髮店正好沒什麼人』。這下我哪還好意思不去理髮啊。」
(*1) ^ 第5代古今亭志生:1890 -1973年。與第8代桂文樂齊名的戰後落語界巨星。其嗜酒與貧窮交織、放蕩不羈的生活,多年後昇華為天衣無縫、自由自在的舞臺表演風格,成為獨一無二的落語家。
(*2) ^ 第3代古今亭志朝:1938年-2001年。拜入父親金馬亭志生門下後,短短5年便升為落語界最高階位「真打」。傳承古典落語的同時,還活躍於電視綜藝節目,兼具人氣與實力,卻在63歲時因病去世。
(*3) ^ 用打火石擊出火花的儀式。象徵祓除不淨、祛除邪氣。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c1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