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等開展捕捉地震前兆的產官學共同研究
JP-Home.com
【共同社7月14日電】圍繞可能在日本國內造成大範圍嚴重災害的南海海槽地震,京都大學教授梅野健(通信工程)研究團隊與愛知縣蒲郡市日前啟動共同研究,力爭通過捕捉地震前兆現象減輕災害,並且在未來建立實時預警系統。梅野的團隊此前已同東海鐵路公司(JR東海)啟動同樣的研究,還力圖與地方政府展開合作。
梅野關注的是地震前夕斷層面開始緩慢滑動的“預滑(pre-slip)”現象。該現象被認為會在東海地震前夕發生,長久以來備受關注,但在東日本大地震後的2013年,中央防災會議調查小組彙總報告稱“捕捉預滑的地震發生預測通常很難”。
梅野介紹稱,採用通信工程的方法,通過分析同時在多地觀測到的地殼變動數據,能夠檢測到預滑現象。相關研究成果2024年已在國際學會等場合發表。據悉在東日本大地震中,地震發生前的2小時發現最多近1厘米的變動,越靠近震中變動越明顯。
通過在蒲郡市內設置觀測設備並增加觀測點,分析的精確度有望提升。梅野表示:“通過取得並共享數據,首先希望提高防災意識。希望預警系統在下次的南海海槽地震前投入使用。”(完)
文章引用自 https://tchina.kyodonews.net/news/2025/07/10114a0fa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