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有別:形狀餡料各不同
豆皮用醬油和砂糖煮得甜鹹適中,然後在裡面塞滿壽司用醋飯做成的「稻荷壽司」,是日式速食的典型代表之一,信手拈來,即可食用。
但你是否知道,在日本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稻荷壽司的外形有所不同?
東部地區的稻荷壽司,是將長方形豆皮從長邊的中央一切為二,形成圓筒狀;而西部則是沿對角線斜切成三角形。此外,稻荷壽司的餡料也是東西有別,東部以簡單的壽司用醋飯為主,而西部則盛行在醋飯中加入胡蘿蔔、牛蒡、蓮藕等,做成什錦飯。
這種東西差異究竟起源於何時,現已無從考證。雖然圓筒型與三角型在地區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但就像「西圓東方」的年糕一樣,岐阜縣和石川縣之間的地區似乎是兩種形狀的分水嶺。

東部的圓筒型(PIXTA)

西部的三角型(PIXTA)
豆皮是狐狸的最愛?
江戶時代後期,全面地描述了東西地區文化差異的私家版百科全書《守貞漫稿》(1837-1853年)中,就有關於稻荷壽司的詳盡內容(卷六《鮨賣》)。
天保末年,江戶地區將豆皮一端剖開製成袋狀,裡面裝入木耳和葫蘆乾的拌飯,然後當做壽司走街串巷地叫賣。
由此可見,當時的江戶也是在豆皮中填入什錦飯,基本的作法近200年來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小攤的燈籠上繪有鳥居圖案,並以「稲荷鮨」或「篠田鮨」的名字出售。由於傳說故事中,狐狸愛吃豆皮,因此就有了這種由來於狐狸的壽司名。
「稻荷即稻成」,原本是稻作與農業之神,而狐狸會驅除為田地農作物帶來危害的麻雀和老鼠,因此被視為稻荷神的使者。即使後來稻荷神被奉為買賣興隆之神,稻荷與狐狸之間的這種關係依然延續了下來。因此,現今各地的稻荷神社裡供奉的不是「狛犬」,而是「狛狐」。
在大阪府和泉市的信太森葛葉稻荷神社,流傳著白狐「葛葉」化身為人並與人類結合的傳說。在生下孩子後,葛葉因狐狸身份暴露而不得不含淚返回信太森。這個悲情的故事也被改編成日本傳統藝術歌舞伎和文樂的劇碼。東京日本橋人形町的老稻荷壽司店「志乃田壽司」,正是根據這個故事而取名為「志乃田」的。
不過,雖然狐狸是雜食動物,但它們是否真的喜歡吃豆皮,還令人懷疑。
1枚銅板就能填飽肚子?
關於物美價廉的稻荷壽司,《守貞漫稿》中的描述頗為尖刻:
這是最便宜的壽司,只賣給兩國附近的鄉下人。
至於當時的價格,與《守貞漫稿》同時代的《近世商賈盡狂歌合》(1852年)中有如下記載。
砧板上放著一把菜刀和稻荷壽司,小販叫賣聲著「一整根16文,半根8文,一個4文。」當時似乎是將細長的稻荷壽司切塊出售的。4文相當於現在的100日圓左右。這感覺或許就像當代人在超商買個飯團充饑那種感覺吧。

《近世商賈盡狂歌合》(1852年),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幽默的命名?助六壽司
在劇場、演出場所等出售的稻荷壽司和海苔卷的套餐,被稱作「助六壽司」。這個名字起源於歌舞伎的人氣劇碼《助六由緣江戶櫻》。故事講述了江戶最受追捧的男子助六與吉原紅極一時的花魁揚卷相戀,並與橫刀奪愛的大富豪意休發生激烈衝突的故事。取「揚(指稻荷壽司用的豆皮,日語寫『油揚』)」與「卷(指海苔卷)」二字為美食命名,不愧是詼諧幽默的江戶人特有之感。

助六壽司(PIXTA)
稻荷壽司也想「上鏡」!
近年來,突破傳統的圓筒型與三角型外觀的新派稻荷壽司悄然登場。它被稱為「開口稻荷壽司」,特點是不將豆皮封口,特意在飯上擺放色彩繽紛的配料及奢華食材,以打造華麗的視覺效果。
稻荷壽司一直以便捷美味和物美價廉著稱,但它的低調形象卻難以獲得矚目。如今煥然一新的豆皮壽司,是否可贏得年輕一代和海外遊客的青睞呢?

開口稻荷壽司(PIXTA)
標題圖片: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