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澀經驗化為力量,決心創業
日本是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導入運動項目圖示,只要看圖案就知道各項競技活動,因而引起矚目,並且在世界各地擴及開來。「食材圖示」則讓人一看就知道料理所使用的食材,目前開發出38種品項的圖案,除了可能引起過敏的小麥、蛋、蕎麥、甲殼類及堅果類以外,還有宗教理由和純素主義者(Veganism)不能食用的豬肉、酒精等等。
「食材圖示」是由神戶市的新創企業「FOOPICT」開發。根據公司代表菊池信孝表示,2005年他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想要招待從沙烏地阿拉伯首次來到日本的穆斯林教徒享用和食,到處尋找料理裡面沒有豬肉或酒精的店。但是,找不到可以安心用餐的地方,只好請他吃大型漢堡連鎖店的魚排漢堡。這段苦澀經驗成為他開發食材圖示的契機。
堅持要「看起來很好吃」
為了要讓食材圖示能夠走向國際標準化,菊池訪問了在圖示業界擁有亮眼實績的設計總監。雙方幾經討論的結果,一致認為既然是呈現食物,對圖示的堅持是要「看起來很好吃」。外形是介於圓與方之間的超橢圓,背景則是卡士達醬的黃色,而圖案採用的褐色可以讓人聯想到燉煮料理的多蜜醬汁。以日本人和外國人各750名為對象,總共1500名,對試作圖示進行測試,調查理解度和視覺辨識性,不斷改良而成。
其中,最令人費盡心思的是乳製品。一開始是使用集乳罐圖,但外國人的理解度僅止於70%,不太理想,後來又改成牛奶盒。但是,根據國家、地區的不同,得知有些地方不使用牛奶盒,最後則是在牛奶瓶上面繪製乳牛圖案,理解度提升至超過90%。

牛奶圖示的設計變遷。左起是集乳罐、牛奶盒,演變成現在的牛奶瓶(© FOODPICT & NDC Graphics)
酒精圖示有2種。和食等料理上使用的日本酒,加熱後成分會揮發,所以別出心裁地把「料理用酒」的圖示背景反白以做區別。
「我切身感受到圖示的必要性,它能夠克服國家地區及文化差異的問題。」(菊池)
把安全、安心飲食推向國際
經過多次嘗試後,2010年完成符合日本產業規格(JIS)及國際標準化機構(ISO)的14種品項。19年,在大阪市召開20國集團首腦會議(G20高峰會)上被採用,受到矚目。24年,追加了過敏原標示新規定的夏威夷豆(Macadamia Nut),食品圖示的設計也與時俱進,從構想開始到現在的20年間,一共完成了38種品項。
現在,以成田、羽田、關西等國際機場,以及餐廳和飯店等外國人多的場所為主,除了國內大約有100間公司、超過1600家店舖以外,食材圖示也運用在食品包裝上。在大阪・關西萬博會場內,以大阪外食產業協會的外食展館為首,共有八十多處的餐飲店在菜單或價目表上採用食品圖示,在視覺上向國內外的參觀者傳達安全、安心的飲食資訊。

大阪・關西萬博會場內設置的菜單看板(FOOPICT提供)

大阪・關西萬博會場內販售的幕之內便當也有食材圖示(FOOPICT提供)
菊池表示:「食品圖示受到很多人的讚同,我深感榮幸。即使國家地區及文化不同,為了能夠一起用餐,共同享受飲食的愉悅,不只在日本,我也希望食材圖示能夠擴及海外。」
甚至,把食材圖示運用在災害發生時的因應上,也被寄予高度期望。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時,聚集在避難所的民眾裡面不乏食物過敏的人或外國人,可是在使用食材的情報提供上不夠充分,有鑒於此,國家和地方自治單位正攜手合作,讓災害應變時的避難所配備趨於完善。
採訪、撰文: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照片:38種品項的食材圖示中,基本的16種品項。(© FOODPICT & NDC Graph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