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釀酒工藝」並不僅限於釀造清酒
JP-Home.com
使用米麴菌發酵生產日本清酒、燒酒、泡盛、味淋等的「傳統釀酒工藝」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此,不少人可能對「味淋也是酒」感到意外。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些除了日本酒之外,同樣使用米麴菌釀造,卻沒有那麼受到關注的酒類。
|
燒酒
燒酒是與日本清酒並駕齊驅的傳統日本酒。最大的區別是,清酒為釀造酒,燒酒為蒸餾酒。蒸餾酒是利用酒精沸點比水低的特性,將釀造酒加熱後優先氣化提取酒精成分,將其冷卻再次變成液體後得到的酒。清酒使用的是「黃米麴菌」,而燒酒通常使用「黑米麴菌」「白米麴菌」。
據說在15世紀中期,燒酒從暹羅國(現在的泰國)傳入與南亞貿易往來頻繁的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到了16世紀,又傳到鹿兒島,逐漸經由九州向北傳播。氣候水土不同的各地使用的主原料也不盡相同,主要包括番薯、小麥、蕎麥、白米、黑糖等。
泡盛
以白米為主原料,使用「黑米麴菌」釀造的琉球群島的燒酒。和普通白米燒酒的區別在於其使用泰國米(長粒米)。這是與東南亞交往密切的琉球王國的傳統。
發酵3年以上的泡盛被稱作老酒。發酵時間越長口感越棉柔,氣味越香醇。發酵10年、20年、上百年的稀世老酒十分昂貴。

透過長時間貯藏變成老酒(PIXTA)
味淋
味淋是和食不可欠缺的一種調味料。其實它的酒精含量在14%左右,是毫無爭議的酒類產品。在超市結帳的時候,收銀員會確認購買者是否已達成年。
關於其由來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源自中國,是戰國時代從中國傳來的甜酒「蜜淋」在日本落地生根形成的,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誕生於日本,是古代日本人為防止黴變,在「練酒」和「白酒」中加入燒酒形成的。其口味微甘,曾被視為一種高級酒,受到武士和富商等的喜愛。
由於人們認為味淋的糖分和醬油的氨基酸所產生的香氣、鮮味、糖色會讓菜肴更顯精緻,所以從江戶時代開始便有人將其作為調味料加以使用。廣泛進入日本一般家庭是在上世紀的經濟高速成長期。
傳統製法的味淋要在蒸熟的糯米中加入米麴和燒酒,慢慢發酵大約30到60天。500毫升裝要賣到1000日圓以上。在超市等場所幾百日圓就能買到的味淋使用食用酒精替代燒酒,加入麥芽糖等甜味成分,透過較短時間的發酵製成。這樣的味淋一瓶不到500日圓。

使用味淋之後,除了甜味外,還會增添鮮味和醇厚感(PIXTA)
實際上,許多家庭裡用的可能並不是味淋,而是「味淋風味調料」。1公升裝的一大瓶也只要幾百日圓。這種調味料由葡萄糖和麥芽糖等糖類加上酸味劑、香精、化學調味料製成,幾乎不含任何酒精。換句話說,似味淋,而非味淋。
味淋類型的釀造調味料(發酵調味料)就是所謂的料酒,和味淋一樣含有14%左右的酒精,但由於添加了食鹽(不適於飲用的酒),所以不屬於《酒稅法》徵稅範圍,價格比味淋更加低廉。
標題圖片:PIXTA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data/h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