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腹親信為主的人事佈局,更包含「復仇幹部」
川普首次執政期間,因政治歷練不足,曾延攬所謂的「穩重溫和人士」擔任要職,如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Norman Mattis),以及商界巨擘提勒森(Rex W. Tillerson)出任國務卿等。不過此舉終究功敗垂成。
因此,這次的內閣人事大多選擇心腹親信,例如提名保守派媒體福斯新聞主播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為國防部長,以及被認為是反疫苗論者的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為衛生部長,皆是明顯例子。至於白宮幕僚長為威爾斯(Susie Wiles)、國家安全顧問為瓦爾茲(Mike Waltz)眾議員、國務卿為盧比歐(Marco Rubio)參議員,以及財政部長為投資基金經理貝森特(Scott Bessent),這些職位則任用擁有社會聲譽之人士。另一方面,司法部、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等情報及安全部門,不諱言之,則多任用「復仇幹部」,即欲「以牙還牙」,以心腹任之。
其中值得玩味的是,昔日川普之親信班農(Steve Bannon),對於川普新的心腹權臣馬斯克(Elon Musk)卻是嚴詞抨擊,稱他為「真正的邪惡之徒」。班農等MAGA陣營人士雖然宣稱「我們由外部支持政權」,亦有可能是未獲重用之憤恨。由此可見,川普團隊並非鐵板一塊。
「格陵蘭」與「巴拿馬運河」言論背後之深意
川普之言行常被認為難以預測,但若細思,世間少有如此預示自己行動之人。眾人執迷於其不可預測性,其實正中了他的計謀。川普自己也曾提到:正因我狂,習近平才不敢輕易對臺動武。
川普要求讓與格陵蘭及收回巴拿馬運河之言論,的確出人意料。但細究其背景,亦非全無根據之發言。
格陵蘭的地位接近丹麥之殖民地,原為因紐特人聚居之地。他們對於丹麥的忠誠度本就不高。該地蘊藏相當豐富的稀土資源,加上軍事戰略地位,以及中國勢力之持續推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關於巴拿馬運河,建造工程始於法國,後因難以竣工,最終由美國完成。巴拿馬昔為哥倫比亞所統治,獨立時受到美國援助,直至卡特總統時期,實質上皆受美國掌控。現在則由香港企業管理。此二者就歷史淵源、法理地位、經濟價值及安全戰略的觀點而言,確有其獨特之處。
川普對此揚言「不承諾不動用武力」,此言頗具威脅性。有論者憂慮武力改變現狀,而導致「法治崩壞」之危機。但目前僅止於言詞層面。美國雖主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刑事法院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卻始終未加入。從過往歷史來看,此乃其一貫作風。
如此狀況在日本製鐵收購案亦同,大國必堅守領土與核心關鍵產業,亦即糧食、能源、半導體、AI(人工智慧)及鋼鐵。美國在糧食與能源自給率極高,半導體雖稍遜,卻正力圖重返榮耀,人工智慧更是領先全球。至於鋼鐵,無論製造汽車或建築,鋼鐵皆為基礎。
對日鐵收購美國鋼鐵一事,有看法認為「在選舉年推進時機不當」,或是「雙方名稱不妥」的說法,皆有誤導之嫌。拋開是非對錯與時機是否適合,收購案受阻應視為大國欲掌控鋼鐵的具體展現。
關於此收購案,美國企業克里夫蘭克利夫公司(Cleveland-Cliffs Inc.)的執行長曾失言而成為熱議焦點,日本政府雖然毋須事事回應,不過必須協助自國企業。若遭不當對待,應向對方政府提出抗議,決不可任由對方擺布自國企業。
馬斯克將成美國外交的絆腳石
暫且不論格陵蘭與巴拿馬運河之爭議,對於即將於2月舉行的德國大選,馬斯克公然推崇極右民粹政黨「AfD(德國另類選擇黨)」的領袖,聲稱「非另類選擇黨不足以挽救德國」,又大力批評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此等言行,明顯有礙美國外交。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必定深感其言多必失。馬斯克更揚言:「我正在德國建造特斯拉工廠」,如此倚仗財力而藐視他國之言行舉止,淪為美國最惡劣的國際形象,對於美國而言,極為不利。
繼社交平台X及特斯拉巨富馬斯克之後,昔日親民主黨之科技巨頭如Meta、亞馬遜等「GAFA」企業,也爭相討好川普。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亦趨之若鶩。似因不願讓X獨攬利益,看起來掀起了一股「爭相阿諛奉承」之風潮。無論是好是壞,此皆源於看好川普2.0之強勢回歸。
即便低調行事,維持G7框架極為重要
論及國際政治,須先理解G7(七大先進工業國)之意義。我曾於小布希政府時期擔任G7高峰會的日本領袖輔佐官。當時美國亦欲我行我素。於法國埃維昂峰會期間,原定兩日議程,美國總統小布希因伊拉克戰爭與法國交惡,僅停留一日即離去。川普首次任期亦不喜多邊協商,偏好以一對一的方式施壓。
即便如此,G7峰會仍有其價值,促使各國領袖圍聚桌邊,身後僅一輔佐官。若升級為G20峰會或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峰會,聯合國與IMF(國際貨幣基金)等機構悉數與會,數百人濟濟一堂,淪為各方輪流發表10分鐘演說之演講大會,毫無實質對話功能。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言:「未來是G20的時代,G7已成明日黃花」,此言差矣。當聯合國安理會失去原有功能,G20捲入美中對峙之際,益發彰顯出G7的關鍵價值。日本既非EU(歐盟)成員,今年亦非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以日本的立場來說,維持G7框架,變得極為重要。
即便低調行事,亦須維持G7框架。切勿因求表現,而捲入抨擊川普之爭議,連本帶利,全盤皆失。4年後若由范斯(J.D. Vance,美國現任副總統)接任總統,形勢可能更顯嚴峻,目前應以韜光養晦為上策。
日本欲與川普2.0周旋,首要鞏固國內團結。私交與默契不過是枝微末節之事,細數川普首任期間交好之各國政要,金正恩(北韓)、普丁(俄羅斯)、貝魯斯柯尼(義大利)、艾爾多安(土耳其)、杜特蒂(菲律賓),皆為國內權傾一時之強人。川普必稱,「此人可以作為交易談判對象」。
國內政權基礎不穩者,難與美國抗衡。因此,石破首相應先強化自己的政治地位,才能與川普相抗衡。
採訪者:nippon.com常務理事 古賀攻
標題圖片:美國總統川普在國會大廈宣誓就職=2025年1月20日(法新社/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