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冰的南端,棲息著珍稀生物
知床位於北海道東部,是以伸向鄂霍次克海的知床半島為中心的區域。周圍分佈著知床山脈、豐饒的海洋及湖沼群等。這裡是北半球流冰的最南端,也是棕熊棲息密度全球最高的地區。這裡還是世界珍稀動物如毛腿漁鴞、虎頭海雕、白尾海雕等的重要繁殖地和越冬地。2005年,知床半島及其周邊約7萬1100公頃的陸地和海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知床山脈與流冰(PIXTA)
北海道知床的棕熊(PIXTA)
觀光船沉沒時「手機沒有信號」
知床半島及其周邊海域多為人跡罕至的區域,手機信號覆蓋有限。2022年4月,流覽知床海岬的觀光船「KAZU I(KAZU 1號)」沉沒事故中,據稱船上使用的通信手段是覆蓋範圍有限的手機,而這種通信方式未能發揮作用。
被作業船「海進」(打撈公司「日本Salvage」)打撈,浮出海面的遊船「KAZU I」(左下),2022年5月,北海道斜里町(時事)
當地有人指出,如果當時手機信號覆蓋到位,或許就能更早地引導船隻到避難港或迅速開展救援。對於漁民來說,手機也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通訊工具。事故發生後,知床半島北部的斜里町與南部的羅臼町一直向有關部門強烈要求在兼顧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建設基地站。
半島尖端的手機基地站和太陽能板
基於這些要求政府所制定的計畫是,基地站將設在4個地區,分別是遊客聚集地的「知床五湖」、擁有港口與住宿設施的「Utoro地區」、半島最尖端的「知床岬燈塔」以及距離半島最尖端不遠的「Nikariusu地區」。
然而,隨著今年春天具體的計畫公佈後,反對聲與日俱增。最受爭議的是知床岬燈塔的基地站,該區域人跡罕至,車輛也難以進入。為確保供電,計畫在約7000平方公尺(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場地上安裝264塊高達3公尺的太陽能發電板(以下統稱為「太陽能板」),該人工設施用水準投影面積來換算,將占地745平方公尺。同時,還計畫鋪設約2公里長的地埋電纜。
環境省說明:「在權衡安全性、便利性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後,我們認為該建設是合理的。從海上無法看到太陽能板,因此也不會影響景觀。」
關於知床半島周邊通訊環境改善的會議,2024年4月,北海道斜里町(共同)
4.7萬人簽名「不需要人工設施」
曾推動知床登錄世界遺產的前斜里町町長,同時也是斜里町居民志工組織「熱愛知床自然住民之會」會長午來昌先生,呼籲重新審視在知床岬安裝基地站的計畫。
他表示:「20年前知床被列入世界遺產時,我曾希望知床半島不要再有任何人工設施。知床的價值在於我們大家齊心協力保護了自然。雖然生活上有不便之處,但我們應該牢記,那時我們發誓要在這種不便中繼續生活,並將這種生活方式傳遞給後代。」
「住民之會」收集了來自全國4萬7600份的簽名信,並於7月後提交給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該簽名信的內容,要求停止在知床岬建設基地站,並透過增強其他基地站的能力來改善通訊環境。包括日本自然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也對該基地站的建設計畫表示了擔憂。
針對這些聲音,斜里町町長山內浩彰在5月底表明意見,先暫停知床岬的工程,著手推進不影響環境的其他基地站的建設,視信號改善程度再決定是否繼續進行知床岬的基地站建設。他表示:「雖然手機信號確實有必要,但也有自然保護方面的顧慮,所以最好先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更好的解決方案。」
被指調查不足,復工搖搖無期
此外,也有意見指出,針對國家級天然紀念物白尾海雕繁殖地的環境影響調查時間過短。科學委員會在6月初的會議上向環境省提出,暫停施工,重新調查白尾海雕的繁殖狀況及植被所受的影響,同時還應該與當地居民進行充分協商的請求。會議上還指出了另一個問題,即政府對該計畫的說明並不充分。
飛抵知床半島北海道羅臼町的國家天然紀念物「白尾海雕」。行動電話基地站的影響調查被指不夠充分(PIXTA)
環境省針對斜里町和科學委員會的要求時表示,將再次展開對白尾海雕等生態系統的影響調查。並計畫與居民重新進行協商,暫停現階段基地站的建設,何時復工尚不明確。
要求早日實現基地站建設的意見書
與此同時,要求早日完成基地站建設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6月,當地漁業協會等12個團體聯名向政府遞交了一份意見書,主張應繼續推進基地站建設。意見書指出,國家和地方政府、通訊企業與當地團體之間舉行了「反復的仔細磋商」,並且「沒有要求重新審查該計畫」。
意見書的支持者之一,地方發展團體秘書長櫻井Akemi指出:「知床是許多人到訪的地方,但手機無法接收信號,安全和便利性因此成了問題。遊船事故更加凸顯了這一問題。」此外,還補充道:「漁民和遊客等各方都期待基地站的建設。如果有其他對環境影響更小的方案,那就再好不過了,但現階段而言,利用太陽能發電是最好的選擇。若有技術創新,將來還可以縮小太陽能板的規模嘛。」
在知床半島周邊海域作業的漁船。海帶和海膽的捕撈都是使用少數人的小型船隻,因此呼籲改善通訊環境的聲音十分強烈(PIXTA)
此外,佔據知床半島南半部的羅臼町在6月呼籲儘早建設基地站,並表示雖然考慮環境很重要,但也依然要「人命為先」。
知床半島自大正時期(1912-1926年)以來就有部分地區被開發為農田,或建有防砂壩的歷史。此後,1977年當地通過全國籌集捐款的國家信託運動「知床100平方公尺運動」舉措來致力於恢復自然生態。知床的自然環境是當地居民共同復原、保護和培育的,這也是基地站建設支持派與反對派立場複雜的原因之一。
按照規定,任何可能影響世界自然遺產突出普遍價值(OUV)的新工程,都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報告。然而,環境省認為此次工程規模不大,無需報告。直至8月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詢問相關情況後,環境省才提交了報告。
創造雙方對話的機會
關於如何保護和利用知床,專家和當地相關人員召開了會議,作為「知床世界自然遺產區域適當利用與生態旅遊委員會」主席、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敷田麻實(旅遊學)強調:「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建設基地站無疑比沒有要好。然而,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區,保護自然和景觀也同樣重要,不能偏頗任何一方。」對於未來的應對措施,他指出:「之所以出現混亂,其很大程度的原因在於在討論的過程中,未能向一直參與自然保護運動的人和科學委員會做好充分的說明。因此,有必要讓建設推進派、自然保護派以及協力廠商坐下來進行討論,需要充分考慮包括衛星電話等手機以外的保安措施,然後尋求更高水準的共識。」
全國各地的太陽能板問題
知床的案例是發生在日本邊緣地區的特殊事件嗎?知床問題的本質不僅僅在於基地站本身,還包括為基地站供電的太陽能板及電纜埋設,關鍵在於如何與自然環境實現共存。
山間安裝的太陽能板。各地都出現了關於與景觀協調等問題的糾紛(PIXTA)
總務省對太陽能板安裝較多的24個地方政府進行了調查,發現有4成地方出現了糾紛。據稱,問題主要集中在景觀協調和安裝後周邊環境的維護問題上。隨著國家推動再生能源政策,太陽能板的安裝正在擴大,但由此帶來的地方摩擦不僅限於知床,在日本各地都普遍存在。因此,經濟產業省的官員也認為今後擴大太陽能板安裝的主要課題之一就是如何與地方進行意見協調。
雖然知床的案例尚未找到解決方案,但如果雙方能夠妥協讓步找到共同點,將有望成為解決環境與再生能源問題的示範。
標題圖片: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知床半島及周邊海域。計畫在半島的最先端安裝手機天線及太陽能板等設施(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