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造菩薩立像
JP-Home.com
純真的表情,多麼惹人喜愛。
這尊佛像的神態舉止模擬兒童形象,姿態舒展直立,自然地向前伸出左手。這是一尊銅製菩薩像,童顏短軀,即所謂的「童子形」。左手結與願印,是意為「我來滿足你的願望」的印相(象徵證悟境界的手勢)。由於沒有可以證實這尊菩薩名號的標識,因此其名稱不詳。最後施以鍍金,所以也稱金銅佛。
童子形的佛像,一般認為其源流是中國的北周(557-581年)到隋朝(581-619年),以及朝鮮半島的新羅(356-935年)或百濟(4世紀前半-660年)的佛像。日本這種造型的佛像製作於飛鳥時代後期(白鳳時代,7世紀中期-710年)。
頭部正面和兩側佩戴的花瓣狀裝飾物是「三面寶冠」。中國北周、北齊(550-577年)的佛像就頭戴這種三面寶冠,飛鳥時代後期,日本也開始製作這種造型的佛像。從胸前垂落在身體正前方的裝飾物「瓔珞」也是同時代造像裡常見的元素。
很多金銅佛是中空的,在注入模具的銅水冷卻後,去除內部的泥土模骨,但這尊菩薩像不是中空狀態,而是由純銅製成。雖然也可推測當時沒有把泥土模骨挖出的技術,但內部氣泡少,鑄造狀態良好。
這尊菩薩像是「法隆寺獻納寶物四十八體佛」中的一尊。明治初期的「廢佛毀釋」運動中,寺院的佛像和經書被破壞或大批賤賣。法隆寺於1878(明治11)年將佛像進獻給皇室,以此保住寶物不流落民間。這其中有童子形的佛像、朝鮮半島製作的佛像、具有印度風格元素的佛像,而這尊菩薩像與這些佛像具有共同特點,從中可以窺見當時文化交流之一隅。
銅造菩薩立像
- 像高:29.7cm
- 時代:飛鳥時代(後期)
- 收藏:東京國立博物館
- 認定:重要文化遺產
標題圖片:銅造菩薩立像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攝影:六田知弘
文章引用自 https://www.nippon.com/hk/japan-topics/b10906/